【#照顧者常見五大問題】05│選擇的背後都是愛

#腰子媽媽陪著你系列文

05│選擇的背後都是愛

今年90歲的老奶奶意識不清又長期洗腎,

在養護中心已經住8年,每個月有6萬元的支出,

加上近期反覆出入院甚至發出病危通知,

讓家人提出是否要繼續積極治療?

沒結婚的妹妹每天到養護中心看媽媽,

以及負責母親住院時的照護,看著年老的媽媽受苦於心不忍,

想起醫院曾經提過安寧照護的想法,

安寧的全人照護讓患者舒適又平安,於是她詢問院方媽媽是否適合?

反觀大姊嫁到外地不常回娘家,

只能靠視訊及電話關心病情,覺得媽媽辛苦養育姊妹長大,

如今媽媽生病了當然要全力搶救,怎麼可以走安寧?

姊妹想法不同,

姊姊捨不得母親離開想要救,

妹妹捨不得母親痛苦想要放手讓母親好走,

要如何在不同意見中找到共同的聚焦?

我相信姊妹倆都是愛媽媽的

▌每個選擇的背後都是愛

上周參加中榮黃曉峰醫師與朱為民醫師的

「安寧醫師拆解醫病溝通的藝術」線上直播,

根據安寧照顧基金會在2020年進行國人生命態度調查,

受訪者超過半數想過死亡議題,但談到「病情告知」,

有88.3%的受訪者希望知道自己病情。

若換成父母生病的情況,卻只有72%認為父母需要知道自己的病情。

兩位醫師都提到,應該在家人能好好講話吃飯的時候,

學習如何與家人聊到如何好走,恐懼是因為不了解,

其實死亡並不恐怖,每個人都必須經歷,

別害怕與家人討論關於死亡這一塊。

針對90歲意識不清的老奶奶案例,

請姊妹們回顧母親整個治病歷程,談談母親的人生過程。

原來母親以前是很喜歡到朋友家串門子,

總是把自己整理乾淨舒服才出門,

母親有好的東西一定先留給子女..等等。

「以你們對媽媽以前的了解,你覺得媽媽會怎麼做?」

「如果家人中一定要有人走,你希望誰先走?」

可以用聊天的方式帶領家屬討論死亡與善終。

#以你對她的認識你覺得她的決定會如何?

#不要讓做出決定的人有負擔

#每個選擇的背後都是愛

▌所有的善因應該有善果

黃醫師提到不同觀點值得思考

「健保一定是善局嗎?所有的善因應該有善果?

如果不能善終這樣的善因是好的嗎?」

在疾病的診斷開始後分成兩種治療:

一種是積極的治療(對抗疾病的治療) ,

另一種是緩和醫療(在生活品質的維持) ,

讓善終更好只是疾病過程中兩種比例分配多寡。

臨床上看過很多個案,

在生命末期無法表達自我意識,

必須透過家屬討論來決定醫療決策,

例如:決定是否放鼻胃管

無論是自願或非自願的,置放鼻胃管各有優缺點。

鼻胃管缺點/不美觀、很痛、侵入性治療

鼻胃管優點/補充營養、維持生命

此時應協助家屬認清醫療現實並考慮疾病的本質

「目前的治療有幾個選項?」

「哪一個是目前最適合的?」

▌每個決定都有一個價值

根據國人生命態度調查結果發現:

大約每100個人,可能有超過16位長輩落得面臨

「自己想知道病情,子女卻不願告知」,

甚至可能因此承受無益醫療的痛苦,

或失去最後規劃人生的機會,只能抱憾離世。

第一線溝通如何不直白的問,又能讓病人能表達自己的意願,

需要運用溝通技巧與經驗累積,

居家安寧的阿嬤被註明不能告知病情,

牆上掛著阿公的照片,聊天中得知是大腸癌離世,

詢問阿公住院生病的治療過程,

阿嬤說看到阿公這樣折磨很痛苦,

身上插了很多管子無法講話,咳嗽時全臉脹紅,

尤其看見他被抽痰時痛苦的表情,心裡特別難受與不捨。

「那阿嬤如果有一天身體不舒服你希望怎的做?」

阿嬤說:「我絕對不要像老伴一樣活得這麼辛苦,

我不要插管也不要急救,我更不想造成孩子們的負擔!」

坐在旁邊的兒子都聽進去了

(透過間接告知,讓家屬知道本人的意願)

我相信每個決定都有一個價值,安寧是選擇不要而非放棄。

【#每個選擇的背後都是愛】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我是腰子媽媽,你最值得信任的護理師,

我相信「接受自己,找到適應疾病的方法,

就能擁有自由的透析人生!」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
購物車
返回頂端